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如何培养孩子预习的好习惯?

时间:2023-05-30 17:36:42  来源:  作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是一场俘虏知识的“战争”。
 

培养孩子预习的好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孩子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预习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正确的预习?却成了大部分孩子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要预习?

   

任何知识都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这些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是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前科学的预习必不可少。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门学科之前进行的学习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里强调的是学习准备,而不是自我学习。很多孩子错误地认为预习就是提前学习,甚至是提前记忆。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提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深入研究学习,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可能会一知半解。而这种一知半解对孩子来说不能达到科学的认知,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学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课堂上会出现“我已经会了”、“和老师抢答”、“接老师话茬”等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课堂纪律同时也会影响个人学习质量。那么,孩子到底该如何做好学习的准备呢?
 

如何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经研究发现,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循四个步骤。
 

预习时间的限定避免孩子深度学习,从而影响对正课的厌倦;整体思考从训练全局观的方向出发,提高孩子对问题的总结和探索;提出问题是对孩子学习方向的保障,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最后带着问题找答案是对学习效果的保障,孩子需要有对问题答案的渴望和执着。
 

预习是一个准备问题,寻找疑惑的过程,孩子在准备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去听老师讲课的目的。
 

1、预习重点三十分

预习不是深度学习,那么就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抓住重点、提炼核心,一者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二者可以提高孩子的信息抓取能力。
 

对于将要学习的某一科目的预习限定时间,中学生一般在30分钟左右,小学生一般在10分钟左右即可,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对于预习的内容重点可以以提纲、符号圈点、快速阅读、表格、质疑、习题试解、循序渐进、扫除障碍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列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整体思考勿深入

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对于未来学习的新知识深度学习和思考,意味着对课堂学习兴趣的减弱。预习需要建立在整体印象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对未知知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才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预习是一个整体画像,提出若干问题的过程,在朦胧的状态下方可表现得淋漓尽致,切勿深入,以免对知识本身产生片面的深入理解,导致学习结果走入误区。


3、提出问题一二三

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人知识储存和思想高度的象征,提出总结性关键性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
 

预习是以提出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形式,但并不代表着提出的问题越多就越优秀,而是提出的问题越有含金量则越优秀。通过预习训练孩子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将是孩子未来思维模式形成和成就地位的关键。
 

制定一个预习的目标,每次预习结束后提出至少三个有高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合理的问题,但是必须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以能够引导启发学习为目的,例如我们经常遇到的“先有蛋还是现有鸡?”、“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提出这些问题的智慧却不简单。
 

4、带着问题找答案

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学习的行为背后也有动机,但动机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好好学习将来会出人头地”、“找个好工作”这些俗套的因素,有时候也是为了追求问题本身的答案而学习,这种学习则更加容易获得真理。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时候,就会出于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和探究,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高度注意力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训练孩子专心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同时因为预习所带的问题化解了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发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
 

暑期学习力训练营

升入初中后学习的内容翻倍增加,需要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初中暑假学习力训练营教孩子如何进行预习实操,帮助他们学会预习并提升学习方法。让孩子告别低效学习,助力学习能力全面提升。